夕阳无限好,两家百年药企再度“喜结连理”。
临近圣诞前夕,日本大正制药株式会社(大正制药)宣布,出价16亿美元收购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以下简称施贵宝)公司的法国非处方药(OTC)业务UPSA。
事实上,这并不是大正制药首次从施贵宝手中抢购OTC业务,早在2009年9月,大正制药将施贵宝在亚太地区(不包括中国和日本)价值3.1亿美元的OTC业务纳入麾下。从此,大正制药得打开了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的OTC市场。
一包火了一个世纪的感冒药
大正制药是世界第二大OTC药品生产商,全球市场占有率为47%,在日本和东南亚的抗炎镇痛、感冒、流感和头发生长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近年来,大正制药一直积极扩展日本以外的OTC业务。2011年,大正制药收购了马来西亚OTC公司Hoepharma Holdings Sdn. Bhd;次年,大正制药再次出手,收购了墨西哥制药公司集团(包括化妆品公司CICSA在内的四家公司);2014年,大正制药又获得了菲律宾消炎止痛品牌Flanax的销售权。
此次收购UPSA是对大正制药OTC产品组合的补充,并将为其在欧洲建立销售平台,扩大在这一地区的业务。
大正制药目前涉及的产品领域广泛,其知名产品包括日本机能饮料第一品牌Lipovitan,百保能感冒顆粒Pabron和生发液RiUP系列。这三款拳头产品占大正制药74%的销售额。虽然大正制药也销售处方药,但占比不高。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
大正制药的百保能感冒颗粒,以其快速的疗效占据全球三分之一的感冒要份额。作为一款在日本火了百年的感冒药,虽然口味不好,但疗效极佳,对于大部分感冒,都能一包见效。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受制于日本国内市场空间局限,大正制药营收并不乐观。近五年内,大正制药营收逐年下滑,截止到2018年3月份,大正制药实现营收25亿美元,同比下降2%。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通过收购UPSA,大正制药将获得退烧药Dafalgan和解热镇痛药Efferalgan和感冒药Fervex等顶级品牌,将有助于大正制药开拓在欧洲(包括法国和东欧)的OTC业务。
OTC整合浪潮
百年药企施贵宝创建于1887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是一家以科研为基础的跨国生物制药、保健及个人护理产品龙头企业,其主要业务共3块:生物制药、医疗设备、日用消费品&美容产品&营养品。
医药方面,施贵宝在癌症治疗、心脏血管、传染病和新陈代谢类综合症等领域,具有一定领导地位。过去几年中,施贵宝一直在重新调整其业务组合,将资源集中于研发严重疾病(如肿瘤)的治疗用药。UPSA核心产品为OTC药品,属于非核心业务。
施贵宝自6月份开始对其业务进行战略评估以来,一直在为UPSA寻求合适的买家,对于此次交易,施贵宝董事长Giovanni Caforio 表示,“UPSA是一家强大的企业。通过大正制药,我们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可靠的买家,具有战略利益,可以成功维持和发展未来的业务。”
位于法国的UPSA产品组合涵盖领域广泛,包括:疼痛、咳嗽、感冒用药,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剂,以及胃肠道和睡眠改善保健品。
2017年,UPSA的OTC业务获得了约4.4亿美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
数据来源:Pitch Book
此次交易表明,大型制药公司剥离非核心资产以继续关注高利润处方药的趋势还在持续,并间接推动了消费者健康领域的整合浪潮。
大型的交易案例包括葛兰素史克(GSK)和辉瑞公司消费者健康部门的合并,宝洁公司42亿美元收购默克旗下消费者健康业务,以及GSK今年3月130亿美元收购诺华公司在其消费保健合资企业中的股份等。
日本药企出海掘金热
今年5月,日本武田制药(Takeda)46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4050亿元)收购爱尔兰制药巨头夏尔(Shire)的特大型交易,引发了全球对日企海外并购的瞩目。这笔交易不仅成为日本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收购,同时也是2000年以来制药行业最大的一笔收购,仅这一起并购就占2018年上半年日本海外并购总额的一半以上。
据东京研究机构Recof公布数据显示,2018前三季度,日本企业已在美国达成177笔并购交易,总支出达420亿美元(约合4.7兆日元),有望打破1990年前9个月创下的178笔交易的历史纪录。
在日企海外并购浪潮中,日本药企表现尤为活跃。
2016年10月,大日本住友制药公司斥资659亿日元(约6亿美元)并购了加拿大的医药初创公司,将治疗帕金森病的开发技术收入囊中。同月,日本安思泰来制药并购了德国生物医药企业Ganymed公司,将治疗胃癌、食道癌的新药开发技术纳入自己麾下。
2017年初,小林制药对外公布,该公司计划到2019财年投资约300亿日元用于并购。今年3月,小林制药通过收购中国中丹制药在中国建立小林制药(中国)有限公司,扩大在中国的OTC业务。
日本药企海外并购活跃与其国内市场空间限制以及金融政策不无关系。
原本老龄化对制药公司来说应该是利好消息,但相反,随着日本国家债务和财政赤字的激增,日本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抑制医疗保健费用的上涨,并且努力寻找新办法削减开支。日本大型制药公司不得不寻找途径。
此外,安倍政府奉行的“安倍经济学”虽然导致日元贬值,日元的海外购买力下降,但一再宽松的金融政策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反而提升了日本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力。日企更愿意通过海外并购,实现企业成长并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不过,日企开展国际并购,成功案例并不多见。最被业界所熟知就是第一三共对印度制药企业兰伯西的并购。2008年以46亿美元完成并购后,兰伯西一直麻烦不断,因质量问题被美国FDA罚款5亿美元。2014年第一三共以40亿美元价格将兰伯西卖给了太阳制药。
总之,尽管存在着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上的不足,但在国内经济长期低迷、老龄化人口结构无法扭转、企业国内投资的收益难以增长的情况下,海外并购成为日企的必经之路,是企业实现增长和转型最为简洁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