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海外投资预计将在明年回暖,但对于那些急需获得中国资金的行业和公司来说,这未必是个好消息。”近日CNBC刊文指出,这是因为大部分交易都可能发生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领域。
“一带一路”倡议是由中国发起,运用庞大的物流和运输网络将亚洲、欧洲、中东和非洲连接起来的宏大计划。
针对海外投资,上个月结束的十九大发出了令人鼓舞的信号。
海外并购将持续发展。安永亚太区交易咨询服务管理合伙人Harsha Basnayake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将继续鼓励海外扩张。他还补充道,中资海外并购将在全球并购趋势中扮演重要角色。
花旗亚太并购业务主管Colin Banfield在10月底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我们预计2018年将是中国对外并购的强劲年份,因为所有的条件似乎都已经具备了。
Banfield说,这些因素包括:十九大的顺利闭幕,良好宏观经济基本面,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财力雄厚的私营部门和国有企业,以及一套新实施的关于审查境外交易的规则和指导方针。
政府的意图
去年11月初,中国政府出台了一套新的指导方针,旨在让海外并购变得更加容易。据路透社报道,作为这些新规的一部分,中国正在精简监管机构对国企投资超3亿美元投资的审批流程。
但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将加大对中国企业海外子公司投资行为的监管力度。此前,企业可以成立外国公司,并通过它们来进行交易,从而跳过了许多中国的资本外流限制。
政府最近的草案遵循了8月份发布的指导方针,对禁止、限制或鼓励的海外投资种类进行了明确规定。此举使中国政府去年11月开始尝试控制所谓的“非理性”海外投资正式生效。
但中国政府不仅仅是限制某些类型的交易,同时也在明确鼓励一些类别的海外投资。观察人士认为,政府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并在上个月将此写入党章,将意味着对海外并购的相关活动会有重新定位。
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数据,“一带一路”倡议共涉及65个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总共占全球GDP的三分之一,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60%。预计某些行业和国家将受益于中国企业的扩张努力。
摩根大通(JPMorgan)董事总经理兼北亚并购业务联席主管连涟对CNBC表示,能够为中国的工业产能和制造产能创造需求的投资可能会受益。这些领域包括基础设施、自然资源、农业、贸易、文化和物流。这些都是8月份的指导方针里所描述的最受欢迎的行业。
这些领域的海外交易可能会获得政府更快的批准。
连涟补充说道,其他一些部门也将得到政府的支持,即使它们在8月份的指导方针中未被提及。这些行业包括食品安全、医疗保健以及能够为中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投资。虽然这些行业没有被具体列入鼓励名单,但我们相信它们也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好处,应该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
总体而言,连涟表示,她对明年的交易活动持乐观态度,但大型交易比政府干预更具挑战性。
花旗银行(Citi)的Banfield补充称,中国政府也将青睐增强中国在设备和技术制造能力的投资,并提供勘探和开发离岸资源的机会。
与此同时,尽管美国和欧盟一直是中国海外并购的首选目的地,但据法国投资银行Natixis的经济学家Alicia Garcia - Herrero和徐建伟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使得国内企业对一些国家产生了兴趣。经济学家们补充说,东盟(尤其是新加坡)、韩国和南亚自倡议宣布以来已成为焦点。
Garcia - Herrero向CNBC表示,中国海外投资不可能完全局限于“一带一路”框架,但在工业和基础设施等大型资产方面的投资将主要是“一带一路”。另一方面,更多的轻资产行业,如医疗、零售、服务或技术,将继续由西方驱动。
政府的顾虑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并购,交易涉及的行业分布广,从豪华度假村到足球俱乐部无所不有。专家们表示,这些交易中有许多被视为战利品资产,与中国的经济目标不相符。自2009年以来,海外并购交易稳步增长,2016年达到约2000亿美元,其中包括中化集团对先正达价值430亿美元的收购。
有关部门越来越担心与这些交易相关的经济和金融风险。现金的海外转移增加了人民币走软的压力,目前还不清楚有多少债务公司在为这些收购交易提供资金。
Garcia - Herrero和徐表示,海外并购活动的激增是中国日益庞大的金融资源和胃口和国内投资回报率下降的双重作用的结果。他们补充说,并购交易增加的其他原因还包括:中国企业缺乏地域多样化的资产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集中风险。
但在中国政府收紧资本外流之后,交易撮合受到了冲击。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2017年前9个月宣布的交易总数明显下降。
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期间公布的交易数量同比下降了12%。与此同时,Mergermarket的数据显示,同期公布的金额超过500万美元的并购,数量同比下降了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