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心灵的窗口”——眼睛成为美妆的新突破口。
近日,国内美瞳品牌moody母公司未目(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超1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国内美瞳行业最大一笔融资。
Moody也是国内美瞳品牌销量领头羊。数据显示,moody是今年天猫“双11”彩色隐形眼镜类目第一位,开场17分钟成为隐形眼镜行业首个成交额超千万的店铺,20分钟成交额超2020年11月1日总成交额,“双11”开启2小时成交超2020年“双11”全阶段。
火爆的不止moody一家。今年以来,已有多个国内美瞳品牌获得融资。
1月,CoFANCY可糖完成B轮融资,共引入红杉中国、华创资本、真格基金、碧桂园创投等多家知名机构;2月,4INLOOK美目美佳完成1亿元B+轮融资;8月,KILALA可啦啦完成超4亿元B轮及B+轮融资,引入创新工场、金鼎资本、基石资本、前海母基金等投资方。近日完成10亿元融资的moody也刚刚在今年1月和2月分别完成B轮、B+轮融资。
这几家今年完成融资的美瞳企业大多创立于2018-2019年,美瞳赛道短时间内火热,既离不开资本的推动,也与疫情中口罩的使用让眼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有关。除了这些初创企业,国内知名老牌隐形眼镜品牌也大力进军美瞳线业务,海昌、强生、博士伦同样以天猫、京东等为线上阵地,打开美瞳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野蛮人”KKR也盯上了美瞳这门生意,领投了moody本轮10亿元融资。
美瞳赛道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美瞳的诞生
美瞳是隐形眼镜的一种,也可被称为彩色隐形眼镜,“彩瞳”。
相传隐形眼镜的原理最初由“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达芬奇提出,这位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提出,可以将玻璃罐盛满水置于角膜前,以玻璃的表面替代角膜的光学功能。
1845年,英国人赫尔奇发现在玻璃和眼睛中间注入透明的动物胶质置于角膜表面,可以短暂矫正患者视力。1887年,德国科学家Adolf Eugen Fick成功制造出第一只隐形眼镜。
1938年,由于塑胶PMMA材料的发明,Mullen和Obring使用PMMA为材料,制出第一副全塑胶隐形眼镜。1960年,捷克斯洛伐克科学家Otto Wichterle研制出一种吸水后会变软,又能适合人体使用的HEMMA材料,制作出第一副软性隐形眼镜。
1971年,美国博士伦公司首先获得FDA核准,在美国生产和销售软性隐形眼镜。
美瞳的诞生要在隐形眼镜之后,其起源地有阿根廷和韩国的说法。总之,是在日韩,美瞳得到快速扩张。早期的美瞳由于造型夸张、技术不成熟,整个瞳孔呈黑色,甚至有时会遮住部分视光区,所以并没有普及。后来随着美瞳的技术水平提升,从最早的车削技术到更先进的模压技术,美瞳的生产稳定性越来越好,花色也越来越好看,于是在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快速流行起来。
2004年,美国强生公司将“美瞳”注册为专用商标,其中一个商品/服务的分类即为医疗器械和仪器。2012年,金杜律师事务所代表美国强生公司以及其子公司强生视力健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声明称:“美瞳”并非具有美容效果的隐形眼镜(含彩色平光隐形眼镜)产品的通用商品名称,而是我所委托人美国强生公司注册在“隐形眼镜”上的注册商标,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受中国法律保护。
不过,经过长时间市场教育的消费者,还是普遍认为具有美容效果的隐形眼镜就是美瞳。
尽管在消费者眼中,美瞳基本已成为化妆品的一类,但实际上,美瞳不是彩妆,而是三类医疗器械。是医疗器械产品中风险级别最高、监管最为严格的一类。
2012年,《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将美瞳等隐形眼镜列为第三类医疗器械,作为重点监管对象,要求企业持证销售。
于是,以2012年为界,中国美瞳市场产生了三个发展阶段。
2012年以前,市场处于空白监管期,此时中国美瞳需求小,市场上以隐形眼镜四大品牌强生、博士伦、视康、库博及海昌为主导,市场需求与供给基本匹配;2012-2015年,随着美瞳行业快速发展,国家监管力度加大,但因微商兴起,难以监管的“瞳代”通过微信开始代购没有进口批号的日韩品牌;2015年之后,美瞳市场需求增大但供应量不足,借助部分电商平台获得医疗器械相关经营许可的东风,互联网国产美瞳品牌兴起。
百亿市场的生意
据青山资本数据显示,近五年,国内美瞳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1%,2020年终端销售额超200亿。同时,相较日韩及欧美国家高达30%多的渗透率,中国美瞳市场渗透率仅7.5%,这意味着还拥有着5-7倍的成长空间。
另外,根据天猫2021年上半年隐形眼镜行业的数据,Top25的品牌中,包括博士伦、海昌、海俪恩、爱尔康等老牌品牌,moody等新品牌,排名前5的品牌市场格局集中度不到37%,前十的集中度不到48%。市场极度分散,且市场占有率变化较大。
市场中尚未形成真正的大头部,这也是新兴品牌愿意不断在美瞳投入的重要原因。
美瞳的高复购率、高毛利也成是吸引资本涌入的强大动力。疫情下,彩瞳的复购率高达30%-50%。一方面是口罩场景下,面部被大面积遮盖,导致眼妆重要性提升,需求增大;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健康及舒适性的要求,导致年抛(一年换一片)、月抛的美瞳需求下降,日抛(每天换一片)的销量大幅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年抛隐形眼镜已被禁止销售。日抛产品让复购率进一步增加。
关于美瞳的属性,moody认为,严格来讲美瞳/彩瞳并不属于美妆类。首先,其归属国家第三类医疗器械。消费者在首次购买时,会主要会关心戴上是不是好看,效果好不好,这是“彩妆逻辑”。是否会复购,消费者更看重它是不是舒适,这是“护肤逻辑”。所以美瞳拥有“医疗器械+消费品”双重属性。
募完150亿美金,KKR持续布局中国
下注moody只是KKR投资中国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KKR在中国市场频频出手。
今年2月,KKR参与投资社区团购公司兴盛优选30亿美元D轮融资;3月,领投K12教育公司核桃编程2亿美元C轮融资;4月,领投新兴牛奶品牌认养一头牛A轮融资;5月,KKR又从基石资本手中收购国内连锁药房全亿健康,交易金额超70亿元,创下中国医药流通领域最大并购交易。10月,KKR又领投moody的10亿元融资。
频繁的投资背后,是KKR对中国市场的看好。
今年4月,KKR成功募集150亿美元亚洲四期基金,该基金将专注亚太地区私募股权投资,这也是目前投资于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
KKR董事总经理季臻表示,中国是亚洲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以中国代表的亚洲体现了当今世界上的几个潮流,非常符合KKR的投资策略和理念。”
“在内需成长的趋势下,中国投资机会是非常多的。”季臻补充道,“中国的内需增长现在很大程度上是新经济所推动的,所以新经济是我们关注的最主要的一个经济部门。”其次,中国人均收入已经提高到了一个重要的临界点,消费升级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形成,这使得投资机会大量增加。
随着这支最大基金的募集完成,KKR表示将关注由消费升级和城市化趋势带来的机遇,以及资产剥离、分拆、整合等产生于企业业务优化需求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