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APP

昭衍新药18.05亿买“猴子”,这个赛道为何成为医药研发“顶流”

2022-05-06 晨哨君
来源丨晨哨并购

作者 | Kevin

近日,昭衍新药公布了两笔并购。其一是与官房集团及协尔云康订立玮美股权转让协议,官房集团及协尔云康同意向该公司分别出售玮美生物科技的60%及40%股本权益,总代价为人民币9.75亿元。其二是与英茂集团订立英茂股权转让协议,拟向英茂集团购买英茂生物科技的全部股本权益,代价为人民币8.3亿元。

被收购的两家公司,主营业务均为实验室实验模型繁育和销售。换言之,它们都是出售“模式动物”,为药企与研究机构提供临床前试验材料的医药研发产业上游公司。

拿下这两家公司,昭衍新药合计花费18.05亿元。看上去价格昂贵,但实际上,都快馋哭了。

究其原因,在于标的公司所繁育销售的动物,是当下中国医药研发界的“顶流”——猴子。


 

两家猴场,一条归途

本次被收购的两家标的,均为昭衍新药的实验动物供应商,它们所提供的产品为恒河猴、食蟹猴、猕猴等实验用猴类。

英茂生物和玮美生物分别位于云南和广西,背后的大股东分别为云南英茂集团和云南官房建筑集团,且未见股权关系。但是两公司的总经理均为扈宇,成立时间均在2006年前后、相差只有三个月,如今又同时被出售,显然关系匪浅。

两家标的虽然都有16年以上的发展历史,但留下的可供查询的资料并不算多。其中,玮美生物曾经是国有企业,公司名称除了在部分实验猴模型的论文中偶有出现之外,其它相关信息稀少。而英茂生物信息相对多一些,根据英茂集团官网信息显示,其已通过了国际AAALAC认证,向国内外生命科学实验机构提供标准化灵长类实验动物,在灵长类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治、检疫技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不过,如此两家低调的公司,能吸引来昭衍新药的注意,其实并不奇怪。

昭衍新药作为知名CRO公司,其主要业务是为医药科研及制药机构提供临床前动物实验。在这一过程中,模式动物的需求量极大。

而一直以来,实验用猴也是昭衍新药发展的重要关注点。2020年,其在广西购买猴量为2932只;而在2021年,其购买量直接翻倍,达到5986只。根据昭衍新药2021年年报显示,该公司期末实验用猴公允价值达7410万元,较期初增长281.6%,实验猴保有量不容小觑。

与此同时,昭衍新药还在开工建设梧州生物灵长类繁育与生物资源中心,以此作为其实验猴资源的补充。目前,该中心已完成猴舍54栋、厂区办公楼一栋、饲料间一栋共56栋建筑物的基础工程。如果项目完成,预计能为该公司增加15000只猴子的数量。

不过即便如此,据昭衍新药2021年年报,其营业成本同比上涨48.65%,主要原因仍是动物采购价格上涨。

有如此准备的行业巨头昭衍新药,也要为模式动物的成本而头疼,并直接出手收购。其它CRO公司,自然更不会轻松。



猴价暴涨,CRO动手

2020年以来,模式动物的涨价与紧缺一直是有临床前实验业务的CRO企业所长期关注的问题。

疫情之初,暴涨的订单给CRO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但也带来了实验动物的紧缺与成本压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短缺的情形并没有消退,甚至变本加厉。

2021年实验猴10万一只的价格已经让人瞠目结舌。但在2022年初,据财政部网站发布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实验用食蟹猴采购项目中标公告》,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采购食蟹猴数量为30只,成交金额为366万元,每只食蟹猴单价已然高达12.2万元。

而根据业内人士透露,12.2万元的采购价格已属于“打折销售”,目前普遍实验用猴单价已超15万元。

如今回过头来看,在2020年时让人叫苦连天的5万元一只的价格,现在看来只是价格飞涨的前奏;而2014年四五千元一只的实验猴,更像一个遥远的传说了。

不断上升的猴价,也给了各大用猴大户——CRO企业出手买猴场的动机。

早在2020年,药明康德便收购了食蟹猴饲养规模达2万余头的春盛猴场,成为了猴价暴涨之后国内CRO领域抢猴大战的第一笔收购交易。

“南药明”出手之后,“北康龙”同样不甘示弱,在2021年收购了两家实验猴养殖公司,存栏量大约7,000只以上。

而本次昭衍新药的收购,也是其在国内动物实验领域地位的显现。该收购能够增强自身产业链上游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降低购买实验猴所需的成本;另一方面,猴价的飞涨,也能让其持续获得动物资产价值的提升。

不过也正是头部CRO企业的并购,让实验猴的资源愈发紧张,也让这个细分行业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实验用猴,是个好赛道吗?

近年来,国内CRO领域现金量激增,竞争同样逐渐激烈。动物资源的累积,便成为了各大公司增强“战斗力”的重要方式。 

与此同时,一众模式动物供应公司的话语权也水涨船高。“中国模式动物三巨头”中,南模生物于2021年12月在科创板上市,集萃药康于今年4月在科创板上市,百奥赛图也已向港交所递表。

目前,国内对模式动物企业的创新投资仍旧较少。2020年获得B轮2.85亿融资的模式动物供应商赛业生物是美国Cyagen Biosciences的中国子公司;而2021年收获近亿元首轮融资的动物模型定制公司中洪博元,实际领投方是集萃药康。

由此可见,中国的模式动物投资领域仍处于蓝海,投资机构对这一行业的关注较为有限。但是另一方面,在早年间获得注资的南模生物、集萃药康和百奥赛图都迎来了收获期,这一领域的质量不容小觑。

不过实验动物赛道虽好,实验猴作为其中产品涨价最快的一部分,产业的未来仍扑朔迷离目前,市场上的实验猴类供应商中并没有出现大型公司,模式生物三巨头也都更多致力于小鼠的繁殖与销售,基本没有涉足灵长类领域。

这一方面是源于猴类生长与小鼠、兔类等生物的生长周期不同,且相关销售受到更严格的管理,一方面则是因为在CRO的内卷之战中,各个猴场都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资源,要么成为了CRO企业的并购目标,要么被头部CRO公司在供销关系上稳定控制,行业整合的难度颇大。

但是另一方面,这个领域仍存在巨大的供需差距,市场空间较大。如今中国医药产业仍在迅速发展,对实验猴的需求量还在持续增加,该行业未来仍可能有产出行业巨头的空间。

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最丰富非人灵长类动物资源的国家之一,我国相关实验动物行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猴类动物模型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地位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拥有灵长类动物模型资源或技术将会赢得市场主动权,甚至可以作为战略资源进行垄断。在未来,灵长类模式动物或将成为一条相当有吸引力的细分赛道。

长按二维码关注晨哨并购
0
取消

写评论

发布